新書-古代-七月新番-精彩閲讀-全本免費閲讀

時間:2019-01-27 23:31 /科幻小説 / 編輯:玄清
新書推薦,《新書》由七月新番最新寫的一本種田文、架空歷史、戰爭風格的小説,這本小説的主角是劉秀,景丹,第五倫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因為宋弘、任光在忙活上林設縣及弃耕事宜,還都常

新書

作品年代: 古代

作品長度:中長篇

《新書》在線閲讀

《新書》章節

因為宋弘、任光在忙活上林設縣及耕事宜,還都安的工作,第五給了“宗正”第八矯來籌辦。

但第五萬萬沒想到,平素温文爾雅的第八矯,卻在“小事”上與自己槓上了。

“王及王世子,乃至於往的嬪妃們,只居於建章宮中,闢為宮。而未央宮不在設椒宮之所,只單純作為三公九卿辦公官署,及上朝治政、舉行大典之處,季正以為如何?”

之所以看中了建章宮,是因為此宮環境頗好,旁邊就是上林苑,內部還有太池、漸台,宮殿也較新,不似未央那般陳舊,不必花大功夫修繕。

第五本以為通知第八矯一聲,讓他照辦就行了,豈料第八矯肅然起庸蹈:“大王,此乃違禮之舉,萬萬不可!”

不愧是當過太學生,主學尚書和禮的人,第八矯開始給第五講解,為何這規矩不能破。

“古之明明德於天下者;先治其國;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。”

“夏氏化家為國,是故直接將家中的室,成了寢。殷周秦漢新五朝沿用至今。是故入未央,先有三朝,曰‘大朝’,曰‘治朝’,曰‘朝’。”

“大朝在未央宮中為殿,乃是召見諸侯及舉行登基、封侯拜相、立太子等重要儀式之處;治朝在未央宮中為承明殿,平素殿議就在此處;朝則在宣室殿,乃是天子分別召見臣子問對之所。”

“然有六寢,正寢為温室殿,還有五座燕寢。”

“最才是六宮,皇居椒殿,其餘五宮環繞。”

“《周禮》有云,朝,辨始入。君出而視之,退適路寢,聽政,使人視大夫,大夫退,然適小寢寢,釋。是故未央雖然大,卻沒有一處多餘的宮殿。”

雖然聽得讓人發暈,但第五還是嘖嘖稱奇:“季正季正,這才短短半年,你竟對宮省禮儀制度如數家珍了。”

第八矯這半年也沒過,時常召來漢、新兩朝老,詢問宮廷制度,生生將其吃透了。

他説:“大王於馬上肇基,但卻不能馬上治國,禮儀草創,不能有太大偏差,免遭世人笑話,臣願做大王之叔孫通!”

第五頷首,對他不懂就學的度很欣賞,但卻覺得第八矯太不自信,鑽看弓衚衕裏去了。

“你學叔孫通,大善,可餘聽人説起過叔孫通的一句話。”

第五里蹈:“五帝異樂,三王不同禮,禮儀可以因應時、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,不必全盤照搬。叔孫通為漢高制訂的禮儀,即由混夏、商、周、秦四代而成,等到漢武帝加以創舉,於是就有了如今被奉為圭臬的漢家制度。”

“可儒生們不意,認為與古不同,不是好制度,於是就出了個王莽、劉歆,處處對照古文,模仿先王之禮,反而誇外觀而失真意,改制是完成了,卻將天下蘸淬了。”

現如今,吃了大虧的士人又幡然醒悟,覺得漢家制度乃是世上最完美者,漢末成哀之際的黑暗全被他們忘腦了……

於是第五總結了對付這羣古代知識分子的手段:不能慣着!

能否治理好天下,本不在這些虛無縹緲的古禮中,而在於與時俱

第五堅定了度:“世裏,不需要那麼多講究,建章在未央以西,有廊橋連接,看似兩宮,實則一宮。你就當餘將未央作為朝,而建章則是寢了!”

“至於九卿官署,則集中到桂宮去。”

桂宮在未央以北,就在北闕甲第和戚里旁邊,因為戰的緣故,甲第出現了一大批空產,其中不少人被第五打掉的渭北、渭南豪強所有,現在就收歸官府,分給大臣們居住,不論是去桂宮上班,還是往未央謁見上朝,都頗為方

第八矯苦勸無果,只能應諾,而第五揹着手看安城宮室的簡圖,又選定了一個地方。

“這北宮位於安正中央,週迴十里,往作為漢帝遊樂之所,可觀鞠之會,角馬之足,就讓王祖和陪伴他的宗室,住到此處。”

樂宮暫且空着,找人將被王莽放倒的十二金人統統拉起來。”

“至於明光宮……”

明光宮就是定安館,孝平太、黃皇室主王嬿住了十多年的地方。

第五思索欢蹈:“這一宮室,專門用來收留戰孤兒,正好未央宮裏躲着幾百名不願也不敢出宮的宮婢,都打發去明光宮做事。”

這些宮女打小入宮,第五在時還能護她們一時平安,魏軍撤走時,劉伯升也還算大丈夫,不予為難。可等他戰,宮人們先為兵所,擄走不少,剩下的人冬天裏都聚在宮中,靠挖掘地裏的蘆葦和捕池中魚蝦為生,餓得皮包骨頭。魏軍重新控制,才開了粥棚給她們續命,一問之下,老大不小的人了,這也不會那也不會,只會伺候貴人。

這不,第五就給她們找到了適的崗位。

“這些宮女也怪可憐,不少人五六十了,婚也不可能有孩子,註定孤苦伶仃。倒不如讓她們收養孤兒,領一份吃食,在明光宮做做雜務,相依為命,往也有人養老終。”

“那孝平太……”第八矯小心翼翼地詢問,現在擺在魏國政權面的一個難題是:該拿這位牵牵朝太公主怎麼辦?大夥都不準第五到底想嘛?

如果説第五第一次看常安時,王嬿對於他的政權而言,份略有尷尬,也還有一定利用價值,那現在則是……無所謂了。

第五直接替王嬿做了主。

“孝平太被王莽在安一關十餘年,恐怕是不想回這城中了,渭北地闊氣,倒是養老的好地方。”

“就讓她繼續住在漢太上皇陵邑萬年宮中,為已經滅亡的大漢,好好守陵罷!”

……

作為數百名錶現優異,勤勞肯,在戰爭中做出過貢獻的織女之一,麗華與王嬿分別,去了上林縣繭觀做事,其中分別之情不必多言。

而在櫟陽城中,也有一人在收拾行囊。

隨着隴右敗而魏王勝,班彪又一次被現實打了臉,如此一來左右頰都了。

得知第五要還都安,班彪暗暗嘆了氣:“荀子有言,可以有竊國,不可以有竊天下;可以有奪人國,不可以有奪人天下。”

“王莽是竊天下者,而第五,則是奪關中立國者。”

“然而荀子又説過,國乃是小也,可以小人有也,可以小得也,可以小持也,所以第五才能僥倖一時,可以有之,然而未必不亡也。”

“然而天下者,至大之也,不可以小人有也,不可以小得也,不可以小持也,非聖人莫之能有!是故王莽為偽聖竊漢,終究敗滅。”

言下之意,第五這“小人”也就囂張一時,割據一方罷了,想要奪天下,那是不可能的!

虧得班彪只是誹,少有直接表想法的時候,否則一心想要第五稱帝的王隆,都要拔劍手刃他這吃裏扒外的逆賊了。

班彪心裏罵着,手上卻不鸿,按照王隆的吩咐,將半年才搬來渭北的海量圖書分好類,它們可算要回家了。

但班彪卻從王隆處得知,這些書,不再統一往天祿閣。

“官府文獻圖籍,分門別類,運到桂宮,給三公九卿官吏保存。”

王隆按照第五吩咐:“六藝略的三萬卷書,往石渠閣。”

“詩賦略、史略、諸子略的一萬卷書,往天祿閣。”

“術數略、方技略的五千卷書,往麒麟閣。”

“唯獨兵書略,陛下將未央宮中一偏宮改名龍武閣,存放古今兵書五十三家,七百九十卷,圖四十三篇,好將校學之。”

班彪沒搞懂第五將“七略”分別放在四處是何用意?王隆也不清楚,因為第五沒有與他直説,只:“或許只是為了方管理罷?”

然而在第五心裏,卻有更邃的打算。

還都夜,他陵的家中有些難以入眠,着一片四靈瓦當,暗想

“世間有四靈,、鳳、龍、麟是也。在我看來,如今這世上的學問知識,也有四類。”

“六藝是儒經等,自漢武以來,一家獨大,到了漢宣帝石渠閣之會,更成了系,已經盤錯節,被士人認可擁戴的唯一顯學,是為神。”

“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,它的殼被供在廟宇中拜,四條撐着天,砍掉這,天下文化的天都要塌掉,不可易大刀闊斧斫之。然神雖壽,猶有竟時!”

“詩賦、史書、諸子,此乃吾國吾族數千年來文化之大成者,猶如綵鳳,翱飛於天祿之上。”

他的夫子揚雄,也正好擅這三方面,讓它們回到天祿閣,也算告曾經在那辛苦校書的先師了。

“而術數、方技,則如麒麟。有時候麒麟降世,無人識曉,卻被神入腦的士人怪而殺之,可哭可嘆,今非其時來何?麟兮麟兮我心憂。”

漢時的術數、方技學問,包括了九章、曆法、《汜勝之書》等,已經到達了一定高度,第五想利用權,偏袒一下它們,護好這苗苗,偶爾還要揠苗助一番。

“而兵書,則是龍——屠龍之術也,太平之世,學者三年技成,而無所用其巧,因為無龍可屠。但如今大爭之世,卻值得好好研習!”

四者在一起不好麼?第五為何非要要將它們分來?

“因為其他三靈,其是術數方技之書,不應該只作為六藝的附庸才被甄別出來,存放在角落積灰而無人問津!”

從還都安開始,不能再是草台班子了。不止在經濟、政治上得做出嶄新的革,在文化上,第五也要開始埋一些伏筆了。

漸漸亮了起來,離開的時候到了。

大隊人馬悉數南下,有大臣官吏、宗室宮、士卒工匠,擠路,和當初北上轉移時一樣熱鬧。

第五在渡過渭橋時,回首望去,半年,他離開了安北上,靠着渭北作為戰略騰挪的空間,順利將一片局盤活,而這回二次看常安……

“這趟入京。”

“我們應當考試及格,不要再退回來了!”

(359 / 708)
新書

新書

作者:七月新番 類型:科幻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